
作為一個全球品牌,浪琴表自創(chuàng)立以來一直遵循其固有的傳統(tǒng)價值觀。浪琴手表所打造的永恒優(yōu)雅,是建立在長期傳承并不斷創(chuàng)新的美學傳統(tǒng)之上,精致與經典設計的奇妙平衡體現(xiàn)在每一件作品中。浪琴完美的制表工藝從何而來?浪琴是哪里制造的?把這些問題和邊肖一起從文章中找到答案!
浪琴是哪里制造的?浪琴于1832年在瑞士索米亞成立。對傳統(tǒng)、優(yōu)雅和卓越性能的不懈追求造就了該品牌純粹的制表專長。
1832年,奧古斯特阿加西斯與圣伊米爾的一名鐘表匠聯(lián)手,進入鐘表行業(yè),并迅速成為阿加西公司的法人負責人。當時這個手表家族按照“tablissage”制表方法(即制表師在家工作)生產手表,并大力拓展業(yè)務網絡,成功將產品銷往其他大洲,尤其是橫跨大西洋。19世紀50年代,阿加西斯的侄子歐內斯特弗朗西斯隆接管了這家手表店。在承擔這個名門望族的管理責任的同時,他也在思考如何改進當地鐘表行業(yè)常用的制造方法。他將重新組織分散的必要制表步驟,并將其整合到同一棟建筑中。Francillon想建立一個工廠,并在生產機械和技術的幫助下,實現(xiàn)從組裝到完成的所有過程。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景,1866年,他在流經圣伊米爾山谷的蘇澤河右岸購買了兩塊相鄰的土地,因為當地稱它們?yōu)椤叭R浪琴”,所以他在1867年建立制造工廠時,將它們命名為“萊浪琴”。歐內斯特弗朗西斯隆雇傭了一個年輕的工程師,名叫雅克大衛(wèi),他的一個親戚,來幫助他開發(fā)設備和改進鐘表制造工藝。20世紀70年代,弗朗西斯隆對工業(yè)化的堅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直到20世紀初,工廠保持著持續(xù)發(fā)展壯大的強勁勢頭。1911年,浪琴鐘表廠擁有員工1100多人,鐘表暢銷全球。
00-1010浪琴手表專注技術研究,精益求精。截至1929年巴塞羅那展,浪琴手表已在多個國際和世界博覽會上獲得十余項優(yōu)秀獎項,不愧為“最榮耀”的手表家族品牌。1889年,弗朗西隆注冊了浪琴和飛翼沙漏組成的制造品牌的專利。如今,浪琴已成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OMPI)所有國際注冊中歷史最悠久、不變但依然充滿活力的優(yōu)秀品牌。從1867年開始,這個手表家族就把“飛翼沙漏”的身影和“浪琴”的品牌作為非凡品質的象征,與那些企圖竊取浪琴名優(yōu)產品的仿冒者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浪琴手表憑借自身積累的技術和優(yōu)勢,逐漸與體育界建立了緊密的聯(lián)系,為眾多體育賽事貢獻了自己的專有技術,其在20世紀的表現(xiàn)尤其值得稱道。
浪琴手表's完美浪琴腕表打造的永恒優(yōu)雅,是建立在長期傳承并不斷創(chuàng)新的美學傳統(tǒng)之上,精致與經典設計的奇妙平衡體現(xiàn)在每一件作品中。每一款腕表的靈感都與浪琴腕表家族豐富的歷史息息相關,展現(xiàn)了其獨特的優(yōu)雅風格和科技大膽的技術創(chuàng)新。它的內部企業(yè)就像一個不停運轉的巨大實驗室,對各種創(chuàng)意都保持著審慎周到的態(tài)度。
無論是在美學上還是技術上,浪琴Watch的創(chuàng)新始終將品牌飛翼沙漏升級為專有技術和優(yōu)雅的象征。
浪琴腕表自誕生以來,創(chuàng)始人奧古斯特阿加西斯和歐內斯特弗蘭西隆的雄心壯志始終沒有改變:掌握潮流脈搏,站在科技和美學前沿而不陷入時尚漩渦,追求卓越而不放棄簡約。
當然,浪琴手表一直致力于機芯的設計和制造,積累了制表傳統(tǒng),獲得了專有技術,產生了新技術。例如,浪琴手表在1945年開發(fā)了第一個自動上弦機芯22A,打破了多年來流行的技術標準。如今,浪琴也對計時設備做了一些修改,比如2009年推出的柱輪機芯和2012年開始推出的全新單按鈕柱輪計時秒表。在浪琴中,帶導柱輪的機械計時碼表是一種傳統(tǒng)且可靠的技術裝置。此外,該品牌還依靠浪琴大師系列逆跳腕表帶來機械腕表's.
功能精密與使用簡易這兩大優(yōu)勢融于一身。
浪琴與中國之“情緣”
浪琴表雖不是中國制作,但是有中國卻大有淵源。
中國是浪琴表出口的首批國家之一。浪琴表銷售編年記錄中珍藏的一張泛黃的單據告訴世人:最早來到中國的浪琴表可以追溯到公元1867年,這一年,商人Jos.A.Meyer把一塊浪琴表賣到中國廣東。第一塊賣到中國的浪琴表是1867年生產的純銀狩獵懷表,內藏浪琴表L20A機芯,運用“杠桿”的原理,利用表冠上發(fā)條及設定時間。此款創(chuàng)新的產品一經問世即獲得巴黎環(huán)球展覽會的銅獎殊榮。
當時的浪琴表在中國人心目中的知名程度和高貴形象,堪稱瑞士表中首屈一指的代表品牌。
浪琴表的雅致設計,卓越品質正合中國人講求清雅自然的審美眼光與崇尚內外兼修的生活旨趣,一直以來倍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1867年正是中國清朝同治年間。浪琴表最初的中文譯名為“隆仁”,“隆仁”兩字出于《荀子·勸學篇》:“君子貧窮而志廣,隆仁也,”飽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蘊。這個雅馴可喜的名字,使得“隆仁”入華伊始即得到了中國官宦士大夫階層的欣賞與喜愛。據著名鐘表專家Alfred Chapuis1918年所著《中國表》(《La mont rec h i noi s e》)一書記載:19 世紀末,Longines曾為中國市場設計表殼飾有龍鳳、人物、園林等中國圖案的表款。
顧浪琴表的歷史,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是鐘表工匠與科學家智慧的結晶,更是歐洲與中國文化間優(yōu)雅的碰撞。浪琴表在中國獲得如此巨大的認同與喜愛,像是自然而然的,也值得琢磨思量,恰似是一個傳奇,如此耐人尋味。